周五尾盘中国石油[3.40% 资金 研报]和工商银行[5.51% 资金 研报]两只权重股急速拉升,带动大盘收涨并收复5日均线。部分机构认为,中国石油和工商银行尾盘急拉对市场信心维护有一定作用,但鉴于短期经济基本没有好转动力,加上成长股累积了一定涨幅,需要释放风险,后市依然不容乐观
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两市股指早盘弱势低开后上行,但很快回落。尾盘中国石油和工商银行两只权重股急速拉升,带动大盘收涨并收复5日均线。部分机构认为,中国石油和工商银行的尾盘急拉对市场信心维护有一定作用,但鉴于短期经济基本没有好转动力,加上成长股累积了一定涨幅,需要风险释放,后市依然不容乐观。
昨日市场早盘在地产股的带动下走强,但午后回落。尾盘戏剧性一幕出现,中国石油尾盘30分钟内从绿盘放量拉升,从7.32元拉升至7.61元报收,收涨3.40%,当日成交放大至2.9亿元。工商银行尾盘从小涨1.70%左右迅速拉升,从3.85元快速上行至4.02元收盘,收涨5.51%,当日成交放大至6.3亿元。工商银行H股也在A股带动下尾盘快速拉升,从微涨1%快速拉升,以上涨2.52%报收。
工行和中国石油昨日尾盘的快速放量拉升被猜测为汇金增持。事实上,汇金此前也曾明确增持金融股,而且会买入ETF,市场将此解读为国家队“托市”。 “拉权重股护盘有助于维持市场信心,但市场情绪依然不是很好,短期内难以看到指数继续反弹的动力。本周的加速调整释放了部分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但结构性的风险依然存在。”一位深圳券商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表示,昨日盘中指数大幅波动,显示市场分歧依然巨大。
“目前来看,市场对成长股的追逐比较明显。成长股自年初以来形成了一波明显的估值提升,但仔细观察发现,这其中有多数涨幅较大的个股,事实上并无太大业绩实现能力,中小盘股的整体估值和相对溢价已经处在高位。未来IPO开闸也会对现有公司估值形成压力,因此在半年报后中小盘股应该会有一波估值回调,其风险需要一定程度释放。因此需要紧密调研并确定所持有的标的行业是否景气向上,且公司业绩实现能力较强。”一位私募投资总监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对于后市,分析师也比较谨慎。东北证券策略分析师杜长春认为,中期仍要谨慎,短期企稳后或有反弹,但空间或有限。对中期判断市场或已达共识,随着管理层对经济容忍度的提升,数据层面的经济下滑已经无法避免,这与年初市场的判断大相径庭,如果没有预期中的弱复苏加之对冲政策的缺失,短期经济基本面没有好转的动力。继续依靠央行放水为银行因信贷无限制扩张而买单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了。未来对金融机构结构性调整以及利率市场都将逐步推行。在这种情况下,依靠流动性的银行地产中期将不会有大的机会。市场主板蓝筹受制于基本面以及流动性都不会有好的表现。而短期因为大幅快速杀跌后,市场已经基本反应了上述问题,未来观察事态的发展,市场仍以震荡为主,大幅上涨的动力也不存在。
历史规律揭示1849点或为大底部
本周大盘探底回升。受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期以及国内流动性紧张的影响,周一上证指数[1.50%]大跌5.30%,创出2009年8月31日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周二股指创出2009年1月6日以来新低1849点,随后股指跌幅收窄。因流动性持续改善,股指略作盘整后,本周五出现较大幅度回升,但尚未全部收复周一的失地。本周境外股市也出现类似走势,美国道琼斯指数失守15000点后重新企稳,香港恒生指数一度创出2012年9月初的新低,国企指数跌回2011年10月初的位置,但此后均出现回升。目前A股市场的底部是否已经探明,抄底时机是否已经到来?
首先,我们认为,目前正是抄底的时机。因为造成此轮跌势的原因可归纳为三个:1、外盘因美国量化宽松(QE)退出预期而重挫;2、国内新股发行(IPO)即将重启;3、钱荒。现在看,由于美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1.8%,远低于市场预期,QE退出预期降低,已经促成外盘大涨,第一个原因失效。关于新股发行,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将会有效遏制“三高”,IPO难以形成洪水猛兽,第二个原因失效。央行已经开始对审慎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银行间市场利率显著回落,进入7月份后,被放大的“钱荒”效应也将消除。既然下跌的原因消除了,自然也会见底回升。抄底是必须的,关键是如何选股。7月份开始进入半年报披露期,大盘蓝筹才是首选。
其次,我们从历史上A股市场几个大底的形成来总结一些规律。关于历史大底,教科书和业内在具体定义方面并无共识。我们不妨选择三个大家认同度较高的底部来进行分析。
一是1994年7月29日(周五)创出的325.89点。1993年年底开始,管理层针对海南等沿海地区的房地产热展开宏观调控,对股市形成冲击,上证指数自千点上方一路大幅下跌。随着房地产热降温,市场也迎来超跌之后的回升,成交由极度萎缩到异常放量。
二是2005年6月6日(周一)创出的998.23点。自2004年4月份开始,政府对于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过剩行业实行宏观调控,使股市步入长时间熊市。进入2005年后,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引发市场恐慌性抛售。而随着股改试点公司相继公布对价方案,市场则开始缓慢做出利好的回应,成交逐渐放大。
三是2008年10月28日(周二)创出的1664.93点。股改之后流通市值大幅增加,再加上美国次债危机引发了全球自二战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减免印花税、汇金增持等多项利好失效,恐慌性抛售沉重。上证指数在跌至1664.93点后逐步企稳回升,但升势缓慢。直至中国推出4万亿元振兴经济措施,才令股市显著走高,成交量也逐渐放大。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归纳出历史大底的典型特征:1、底部形成前累积了长时间和巨大的跌幅,所谓积弱已久,才能否极泰来;2、下跌的原因彻底消除或得以改变;3、伴随着缩量之后的放量,但这一过程有时候将是较为缓慢的。
最后,1849点是何等级别的底部呢?我们倾向于认为属于历史大底。上证指数自6124点调整至今,已经经历了五年多的熊市。五年多的熊市,有全球性金融危机、宏观调控、限售股解禁等诸多原因。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正在逐步复苏,央行今年6月份已经进行了3050亿元的净投放,简政放权等各项改革措施正在加快落实,而后续限售股解禁存在较大压力的主要是深市中小板和创业板,沪深主板的大盘蓝筹股价值被严重低估。
7月份各主要指数的成分股调整后,二八分化格局将持续。在半年报披露期间,投资者应该积极把握大盘蓝筹股的投资机会。
分享本文地址:http://finance.chinairn.com//News/2013/07/08/101229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