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遇与挑战中把握玉米深加工行业趋势,才能从中取势得到更好的发展!
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中最适合作为工业原料的品种,也是加工程度最高的谷物。玉米深加工业的主要特点是生产工艺较为复杂、技术空间大、产业链较长、产品丰富、用途广泛。主要产品包括淀粉、变性淀...
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以来,相关产品持续扩容。在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方面,当前共有19只存续的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截至11月15日,这19只产品自成立以来均取得正收益。 业内人士认为,依托银行资源,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具有一定优势。
收益表现亮眼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稳”步推进
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以来,相关产品持续扩容。在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方面,当前共有19只存续的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截至11月15日,这19只产品自成立以来均取得正收益。 业内人士认为,依托银行资源,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具有一定优势。理财公司可进一步细化产品种类与目标定位,根据投资者的年龄、财富状况、风险偏好以及收益需求等进行产品设计,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提升产品吸引力。
账户开立数超过4000万户,推出产品合计741只,含465款存款产品、162只基金、95款保险产品、19款理财产品……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一周年,行业交上“年度答卷”。在开局稳健、四大类产品体系基本形成的基础之上,近期,多家银行已密集开展非试点地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预约开户活动,范围涵盖了江苏、山东、广东、云南、陕西等多个省份。这也被业内人士视为试点地区有望扩围的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对于放开个人养老金账户试点区域预期升温之际,业内人士认为在该制度试行阶段也存在一定痛点,“开户热缴存冷”等问题仍待完善。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达到4030万人,相较于2022年末的1954万人,实现了翻倍增长。个人养老金“货架”也在快速扩容,截至16日,已有20余家公司的95款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储蓄、基金、理财类产品也历经多轮扩容,分别达到465只、162只和19只。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已明确将“养老金融”纳入“五篇大文章”之中,因此,后续如何提高个人养老金的参与积极性,特别是如何推动开户人群进一步缴费、购买养老金融产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养老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截至今年10月末,金融机构推出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四类个人养老金产品总数已超过700个。如果加上更广义的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带有养老属性的资管产品,养老金融产品总量近年来持续扩容。
多家机构的调查显示,虽然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一年来开户数量已经突破4000万,但是实际缴费的人数仅为开户数量的四分之一,特别是年轻群体对个人养老金储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尚不充分,需进一步唤醒其养老意识。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关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与个人养老金衔接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共16条,主要内容包括对税延养老保险试点与个人养老金衔接过程中的工作要求、业务调整、产品管理、保单转移等进行明确,对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统筹做好客户信息确认、加强系统建设,以及税延养老保险试点保险公司业务操作、公告通知、信息报送等提出要求。国民养老保险总经理黄涛认为,将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并入个人养老金,既可进一步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选择,又有利于理顺新旧制度关系,简化相关手续,便于老百姓操作和理解,总体将有利于商业养老保险发挥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中的作用。
多位专家表示,对个人而言,充足的养老资金储备不仅需要一定缴费额度,还需要尽可能长的缴费年限。这样更有利于资金充分利用复利效应实现长期积累和保值增值。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认为,作为资管机构,一方面要坚持产品创新,另一方面也要保住大众养老的“钱袋子”。资管机构还应该不停地探索提高服务水平的手段和方法,比如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来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服务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老年客户群体的风险保障需求与风险特点,保险公司立足自身的业务特点,普遍建立了“体系完善、组合灵活、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养老保障产品体系。推出养老相关系列保险产品,包括养老专属产品、养老属性产品、健康保险产品、个人养老金产品等,涵盖养老、疾病、医疗、护理、意外伤害、身故等各类保障。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开放日上,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党委书记利明光表示,国寿寿险将进一步深化保险产品与服务的融合,将更多养老服务场景融入相关产品设计,提升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竞争优势。
除了持续推出面向个人的养老金融产品,202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创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选择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浙江等5个省份开展试点。在政策实施环节,对符合支持条件的普惠养老机构项目,按贷款本金的100%予以低成本资金支持,实施期暂定两年。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结余13亿元。
民政部发布的《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1亿人,占总人口的14.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国民养老需求持续上升,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已经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战略部署。近年来,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一方面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另一方面在个人养老金的积累与保值增值方面不断做出尝试,还有金融机构不断拓展服务边界,深度融入养老产业的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演进,发展养老金融既是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追求业绩增长、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从长远来看,金融机构的养老资产管理能力与经验、养老金融产品配置能力、养老服务整合能力以及养老规划咨询能力会成为核心竞争力。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3-2028年中国养老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细分市场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业计划书 专项市场调研 兼并重组研究 IPO上市咨询 产业园区规划 十三五规划
中研网 发现资讯的价值
研究院 掌握产业最新情报 中研网是中国领先的综合经济门户,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等研究领域,致力于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权威性的产业资讯。每天对全球产业经济新闻进行及时追踪报道,并对热点行业专题探讨及深入评析。以独到的专业视角,全力打造中国权威的经济研究、决策支持平台!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今年以来A股新上市企业中7成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1月10日,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贾宏伟参加第十二...
多只理财产品上调募集规模上限,11月银行理财发行规模有望增长 近期,光大理财、上银理财、招银理财等理...
三季度末险资配置有变:存款余额降幅大 债券余额同比增速快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的保险业资金...
统计局: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潜力将会得到逐步释放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发布会上表示,从年初以...
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外资巨头唱多做多中国资产 11月以来,A股、港股市场均出现回暖。在估值性价比凸A...
统计局:整体上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依然较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发布会上表示,针对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