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凭借特定的市场地位,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肆意提高商品和服务价格,是对自主定价权的滥用,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打消消费者心中“挨宰”的顾虑,关键还是要加强价格监管,使价格回到市场可接受、企业也有赚头的合理水平。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南京市民罗先生在乘坐G3次列车时,在餐车上遭遇“强制消费”:如果要坐在餐车里,就必须消费一杯价值88元的茶水。在乘务员的屡次推销下,罗先生被迫消费了一杯茶水。
餐车上是否存在“强制消费”,有待进一步核实。不过,一杯“一次性杯子盛着,上面飘着一小撮茶叶”的茶水要价88元,则难逃价格虚高的指责。
事实上,许多经常外出旅行的人,都经历过和罗先生一样的遭遇。例如,许多机场的餐馆内,一碗普普通通的面条要价七八十元;一些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内,一瓶普通品牌的矿泉水可以卖到10元;一些开在公园或风景区的餐馆,一小碗白米饭卖到15元……
诚然,在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相对封闭区域,商家所承担的经营成本与其他场所相比相对较高。例如,有些风景区的餐馆开在山腰上,食材供应成本明显要高一些。同时,由于这些场所在淡旺季的营业状况差别较大,商家也需要通过抬高旺季的价格来填补淡季开支。从这个角度看,这些相对封闭区域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比其他经营场所高一些,有一定的合理性。
不过,如果商家把这些特殊性作为哄抬价格、漫天要价的借口,就值得注意了。这些特定区域的经营场所由于场地供应有限,而且又较为封闭,商家相对而言处于垄断地位。消费者进入这些区域以后,可以选择的替代商品和服务较少。在此情况下,商家凭借特定的市场地位,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肆意提高商品和服务价格,是对自主定价权的滥用,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将导致这些场所在招商过程中滋生大量腐败和寻租行为。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系日臻成熟和价格改革持续推进,除一小部分商品和服务依然实行政府价格管制以外,我国在一般商品和服务领域的价格市场化程度已经显著提升,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已经交给市场,由经营者根据供需变化、成本构成等因素来决定价格。这一做法本质上是要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把定价权交给市场,并不意味着商家可以漫天要价。经营者有了自主定价权,同样需要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努力改进生产经营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合法利润。有了自主定价权以后,任何采取抬高等级或者压低等级等手段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变相提高或者压低价格,都是违反价格法的。
今后,我国在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相对封闭区域的商业网点会越来越多,消费者群体也在不断扩大。要使这些区域的商业发展更加有序,打消消费者心中“挨宰”的顾虑,关键还是要加强价格监管,使价格回到市场可接受、企业也有赚头的合理水平。
对价格管理部门来说,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不能放任不管。要坚持“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特别是要严厉查处哄抬价格、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严厉打击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牟取暴利等损害消费者利益行为,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此外,有关方面也要敦促相对封闭区域的经营场所引进更多竞争主体,充分利用好市场竞争机制,既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选择,也能使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分享本文地址:http://finance.chinairn.com//News/2015/09/07/154932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