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报告 - 行业资讯 - 数据中心 - 市场分析 - 企业商圈 - 资源下载 - 供求商机 - ENGLISH
中研普华 可研报告 媒体报道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中国行业研究网 > 中研财经 > 市场评论 > 正文

马骏:完善顶层制度建设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中研普华财经(http://finance.chinairn.com)  日期:2015年6月29日 

  “我认为,未来应该由国家出台绿色金融政策支持相关金融产品的推出与创新,这将会撬动更大的社会资金进入绿色产业,支持清洁能源、低碳交通、能效建筑等行业发展,帮助我国绿色产业实现更快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发展”高峰会议上如是说。

  6月26日,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的组成部分,“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发展”高峰会议在贵州举行。与会嘉宾在发言中表示,为了满足中国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统一发展的目标,弥补政府财政在支持绿色投资领域的乏力,中国亟待建设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在绿色产业建设的投资和金融资源的利用方面,尚存差距。结合中国实际,他们提出了提升绿色项目对投资资金吸引力的办法,并从国家顶层制度建设层面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进一步举措。

  以马骏为中方召集人成立的绿色金融工作小组发布《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所谓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贷款、私募投资、债券和股票发行、保险、排放权交易等金融服务将社会资金引入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报告》称,“十三五”期间,要达到国家规划的改善环境的目标,中国绿色产业所需年均投资至少为2万亿元。但在过去两年,中央与地方财政只能拿出2000多亿元来支持绿色投资。估计在全部绿色投资中,未来几年政府财政出资只能占10%—15%,社会出资比重将占85%—90%。

  “加强环境治理需要大量的投资,仅仅靠财政投入是不够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在峰会上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绿色金融是非常市场化的,正向的激励机制安排,是在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进行的非常重要的建设。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只要制度设置得当,绿色金融体系可以有效地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并明显减轻环境治理对财政部门的压力。”

  马骏说:“现在由国家资金作为扶持绿色产业改革的主导者,但资金量远远还未达到市场需求,从模式上来看和国外先进的绿色金融体系也有很大差异。”

  “目前,世界银行集团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提出的"赤道原则"得到了国际银行业的广泛认同。碳金融市场发展迅猛,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股票等创新型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金融和环境保护相互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相得益彰。”陆磊如此评价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的成果。

  反观中国的情况,马骏分析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价格体系纠正外部性的能力较弱;财政直接用于产业投资的能力不足;法律体系建设不健全,法律起到的作用有限。他介绍道:“一些国家可以用改善价格体系的方式来对外部性进行纠正。最典型的是德国,他们通过对新能源的价格补贴来让消费者补贴生产者,基本上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激励,使投资者愿意对新能源进行投资。另外一些国家财政实力比较强,尤其是OECD国家,比如说英国、美国,政府直接向绿色产业提供大量补贴。但是,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财政能力相对有限。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对新能源补贴的估算,德国达到了GDP的7%,美国是0.4%,而中国只有0.2%,在印度不到0.1%。法律环境方面,有一些国家的环境法及执法非常严格,企业造成了环境事故之后,可能会被罚到倒闭,企业主也会受罚。法律环境健全的话,就会迫使很多企业主动购买绿色保险和环境责任险。”

  结合中国国情,就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绿色投资的问题,马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是成立国家级的绿色银行;二是在地方层面鼓励民营资本进行绿色投资;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专业化的环境事业部。“第一个层面还需要更多的讨论,第二个层面应该说短中期来看可操作性更强,第三个层面也不需要政府发文件和政策,银行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建立一个环境事业部。像兴业银行,建立了事业部之后效益会更好,银行就会自发地去成立。”他说。

  从国家顶层设计的高度,陆磊则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提出:一是加强制度设计。央行正在牵头起草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把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作为其重要内容。

  二是推动更多正向激励的绿色金融政策落地生根。目前央行正在起草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发行的指导意见,不久会向全社会公布,同时也将研究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的绿色化问题。

  三是更好地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等问题是重大的国际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四是加强绿色金融理念的宣传和推广。“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得提升。我们要大力推广普及绿色金融理念,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分享本文地址:http://finance.chinairn.com//News/2015/06/29/160315978.html

分享到:

相关新闻

返回财经首页

推荐广告

推荐广告

首页 - 研究报告 - 行业资讯 - 数据中心 - 市场分析 - 企业商圈 - 资源下载 - 供求商机 - ENGLISH
中研普华 - 中研财经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媒体报道 - 常见问题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研普华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