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时,北京正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促进养老产业从夕阳走向朝阳。昨日,作为转移政府职能,推行行业自律的重要一步,北京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正式更名为北京养老行业协会。“协会注意到,很多餐饮、医药等业外资本或者说涉老行业与养老机构对接并不通畅,未来,协会希望清除障碍,让更多行业能够涉足养老领域。”北京养老行业协会会长李建国透露。
据介绍,北京养老行业协会的成立,是根据当前北京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状况而定,将统筹、整合全市养老服务业,推进养老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未来,该协会专门面向老年人开展养老服务,强化养老行业的规范、管理和自律。
目前,北京市已建养老服务机构近400所,床位数万张,从业人员近万人,各类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单位1.5万家,为老服务从业人员近3万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超过2000万人次,已开拓了一个巨大的服务市场。“这么庞大的机构群,光靠政府是管不好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养老单位没有形成自己的行规,也没有规划、标准,就像野韭菜一样随意发展。所以,急需有个行业协会聚拢养老企业,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北京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万钧说。
无独有偶,不久前,全国首个居家养老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通过审议,可以预见,随着政策法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将进入居家养老产业探索“前景”与“钱景”。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居家养老立法后,还需要有更具体的政策支持,以及更为透明的行业信息平台。一位大型制药企业负责人告诉,虽然想要进入养老产业,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不知道养老机构的需求,所以很难探索合作空间。另外,对于进入养老产业的税收以及相关政策还不甚明朗。
北京宏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龙也坦言,目前企业尤其是餐饮企业,对于进入养老市场还有一些顾虑,餐饮在食材、配送、口味等要求比较高,这个过程中或多或少可能出现一些突发问题,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机构,可以在企业和老年客户之间起到协调作用,发生纠纷后往往比较麻烦,让一些企业对于进入这一市场比较犹豫。
“今年,协会刚刚成立,首先要完善组织机构建设,然后也希望能够打通涉老企业进入养老行业的路径,”李建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众所周知,相关行业与养老机构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这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在行业协会成立后,希望将此作为一个突破点,打通涉老产业进入养老产业的路径,具体方法还在探讨中,很可能先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对称。”
另一方面,李万钧还指出,我国养老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挂着羊头卖狗肉的情况,如有的企业打着养老机构旗号,实际上在做房地产开发,有的甚至就是偏老人的钱,所以格外需要通过设立行规和相关标准,对行业起到清理作用。而究竟如何实现行业清理,是否会设定“黑名单”制度?李建国回应称,目前不会设立“黑名单”,还是希望用市场手段进行淘汰,具体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
分享本文地址:http://finance.chinairn.com//News/2015/02/17/152842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