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证券公司互联网证券业务测评”榜单中,得分落在后1/3的多为中小券商,但申银万国是例外
不久前,《证券日报》推出了“证券公司互联网证券业务测评”标准及结果。当时的文章中对于排名第一的券商和在四大板块得分居首的券商的互联网证券业务分别进行了剖析。本周,《证券日报》证券公司互联网证券业务测评小组继续关注参评券商的互联网证券业务。
在本次测评结果中,得分排名在后1/3的券商,都是规模较小的券商。但令测评小组意外的是,申银万国也“身在其中”,得分为34分,甚至低于一些中小券商,互联网证券推进程度较低,与其规模同一梯队的券商并不在同一层次。
测评小组认为,在网页设计、APP和微信服务号三大方面,申银万国的产品设计用户体验不佳是“通病”。另外,相对其他大型券商,测评小组认为,申银万国证券的互联网证券业务存在七大“盲区”,亟待改进。
一、“联网”动作至今未能释出。牵手互联网企业展开开户和分销攻势,是今年多个券商经纪部门的重要布局之一。国金证券与腾讯,华泰证券与网易、广发证券与新浪,中山证券与百度等券商与互联网的结合,说明券商相对看重互联网企业的导流能力。还有些券商战略投资互联网企业,形成合作联盟,例如海通证券与91金融,中信证券与乐视网。反观申银万国今年以来,既无战略合作签约,也无战略投资举措,动作相对滞后。
二、关键时刻百度推广有所缺失。测评小组观察到,在行情大涨的11月份,每周开户数量高达60万人-90万人,华泰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和国信证券等纷纷投入百度推广,PV值显示11月份上述券商官网PV值大幅飙升,但是申银万国并未能投入百度推广,因此失去抓住导流的关键月份,从互联网宣传角度评测来看,这一项目得分相对不足。
其三,自媒体宣传投入不足。券商自媒体的宣传作用不可或缺,测评小组的观察结果表明,国泰君安和国金证券自媒体运营能力较强,公司投研能力和业务得以多渠道宣导,ALEXA网站显示下半年访问量明显高于多家大型券商,而申银万国则显得较为中规中矩。
四、官网开户细节设计存在疏忽。评测小组注意到,此波行情中新增开户者资金量普遍不高,青年投资者比例较高,因此针对证券开户业务,券商开户业务宜以网上开户和手机开户的方式引导,其中又以手机开户较佳,而青年投资者手机开户普遍是电脑访问券商官网,再扫描二维码下载该券商开户软件,不过在申万的官方网站并未提供手机开户软件下载地址以及二维码,对细节设计有所疏忽。
五、微信服务号未能接入投顾支持。微信服务号具有券商主动营销的特点,也具有社交属性,因此投顾业务“上网”是大券商的互联网证券的必要举措,评测小组发现,多个券商将微信服务号接入“股搜”,为投资者提供多维度全方位的个股诊断,一些大券商则将投顾人员服务接入微信端,实现客户与投顾的实时互动,申银万国在微信服务号中缺乏与客户的沟通渠道。
六、至今未打通投融资、消费、支付和理财五大账户。2014年内海通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以及华创证券纷纷打通证券账户消费功能,打造“一户通”、“大账户”的服务,申银万国则至今未释出动静。
七、APP未能植入便捷化的融资服务。APP端设计也是本评测小组的考核指标之一,其中评分较高的券商是海通证券彩虹俱乐部、国泰君安“君弘一户通”和华泰证券涨乐财富通,三者APP中涵盖了两融业务、股权质押回购等等,有利于客户随时随地操作进行融资,但是申银万国相关融资业务并不能在APP端操作,客户体验不佳。
根据评测结果来看,实际上多家券商存在与申银万国类似的不足之处,有些是网页或软件调整不够及时,有些对互联网营销不够敏感,不能把握客户体验,产品和服务繁杂却无法精准满足客户需求。测评小组认为,互联网证券应该是一个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互联网运营模式,多渠道营销、多终端布局、多形式沟通和多维度呈现才是互联网证券的核心。
分享本文地址:http://finance.chinairn.com//News/2014/12/31/125527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