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产经新闻》11月24日报道称,1979年到2011年间,中国经济的平均年增长率是9.8%,可称为中国经济的“高度成长期”。日本的“高度成长期”是从1956年到1973年,其间的平均增长率为9.1%。此后,日本经济就进入了“稳定成长期”,从1974年开始到1990年的平均增长率下降到了4.2%。
虽然比日本迟到了数十年,但中国经济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从“高度成长期”向“稳定成长期”过渡。中国2012年的GDP增长率降至7.7%,此后便一直维持在7%这一水平上。
有预测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在中长期维持低水平。根据高盛等机构的预测,中国经济年增长率到2050年前后将在3%左右徘徊。
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今后的增长率还是略高一筹。2025年到2030年间中国的GDP恐怕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冠军。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推算,2050年中国的GDP将达到70.71万亿美元,大大超出位居第二的美国。但美国在人均GDP(91683美元)上仍会遥遥领先,中国只能排在第12位(49650美元)。虽然印度在此期间也会持续快速增长,但人均GDP尚不及中国的一半(20836美元)。
报道称,日本的一部分舆论,最近盛行厌华论,不少人给中国的评价过低。这不合时宜。的确,中国结束了“高度成长期”,正在向“稳定成长期”过渡,并且这种过渡可能不会那么顺利。“高度成长期”的重大风险也确实存在。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过剩、影子银行等问题在一步步显现。
但别忘了,日本上世纪70年代由“高度成长期”向“稳定成长期”过渡时,也曾因石油危机出现负增长(1974年),而且同年消费者物价指数暴涨23%,被称为“狂乱物价”时代。
身处过渡期,各种问题扑面而来不可避免,因此政策运营愈加困难。现在的中国就在经历这种阵痛。中国最近的一系列反腐斗争相当“动真格”,触角已延伸到前所未有的深度。中国领导人的强势姿态淡化了中国经济上的悬念。根据路透社最近的调查,中国政府在国内支持率高达90%以上,可以说执政基础相当稳定。
分享本文地址:http://finance.chinairn.com//News/2014/11/25/151746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