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纳百川,源远流长。”10月31日,宏源证券 (000562.SZ)老员工在微信缅怀他们逝去的青春之际,宏源与申万合并重组的消息刺激申万香港上市公司尾盘直线拉升5%。次日,市场频传银河和中投合并重组的消息,导致汇金系控股券商重组加快的猜测不绝于耳,这也开启了市场对证券公司并购大潮的无限遐想。
2013年,先有方正证券 (601901.SH)并购民族,现有汇金系并购重组。
当下,券商创新如火如荼,券商间并购注定赋予全新历史使命,为什么这个时候选择并购?并购将引导行业走向怎么样的发展趋势?
曲线IPO
“创新热络之际宏源和申万突然合并,事出必有因。”11月初,深圳一家券商总部人士认为,近期,失去弱市中确保利润的中流砥柱债券业务后,传统业务并不占优的宏源证券面临上市以来最大危机。申万虽是老牌券商,但在上市之路落后于人,此番借道宏源不失为曲线救国的好棋。
事实上,尽管申万2011年底就清除了上市最大障碍“一参一控”的问题,但近年来业务下滑明显。数据统计显示,2009至2011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0.3亿元、30.6亿元和17.28亿元。
“虽然近3年证券业并不景气,但24%和43.53%的降幅,还是超过很多同行的下滑速度。”一家中型券商总部分析师表示,市场低迷及IPO停发等问题一直让申万IPO困难重重。虽然申万研究所凭借雄厚的实力获利丰厚,但经纪业务收入逐渐下降,举步维艰。
若此次合并成功,申银万国便可借壳上市后,总资产将接近800亿元,有望越过银河证券等,资产规模达到业内前五。
广东一家区域性券商财富管理中心人士认为,近年来,证券公司间被并购的逻辑基本是上市筹备多年未果、实力较弱的券商被收购,然而,申万与宏远的合并是一个全新的并购逻辑。
“尽管申万体量大,但再不上市就要变成二流券商。”在该人士看来,虽然申万已在香港上市,但其估值一直较低,这也是申万不放弃A股的原因之一。
业内人士指出,券商目前的创新业务,主要包括固收类资管、约定购回、两融、信贷资产转表通道、限售股减持服务、中小企业私募债等,申请到相应的牌照后,除业务资源和客户资源外,公司资本金也是该项业务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
“融资的迫切程度容不得长时间等待,而IPO对券商的财务数据要求较严,其中要求最近三年必须盈利且最近三年的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这使得券商不得不以”借壳“间接上市,或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一家大型券商资本市场部人士表示。
“IPO形势逼人。对外,市场停摆了近一年;对内,投行频频出事。”一家中型券商总部人士透露,下半年该公司的上市筹办工作小组已悄悄解散,公司对上市融资的步伐已另作打算。
事实上,相比直接IPO,近些年,面对激烈同质化竞争,为避免被收购,通过借壳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也是券商的主要选择之一。例如:海通证券 (600837.SH)、国金证券 、西南证券纷纷借壳。
1+1>2?
宏源和申万的具体合并方案并未浮出水面,但业内人士表示,宏源证券很可能通过向大股东建银投资增发,然后将申万资产注入,两家优势互补,各取所需。
“申银万国规模和一些传统业务在全国排名靠前,但盈利前景并不乐观。这几年创新一般,一些老营业部也被蚕食;宏源作为独具优势的新疆地区垄断券商,创新能力强并且在经纪业务有强劲增长。”内地一家券商经纪业务部人士表示。
近期方正与民族的合并也是一个业务互补的例子。民族是一家中小型券商,规模虽不大,但一直保持较高的收益水平。尤其固收业务是其传统支柱业务之一,2012年固收业务收益率超过20%,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创新业务方面,公司集中火力,把主要资本投入在融资融券业务上。截至8月末,其两融余额达22亿元,市场份额0.88%,排名第24位。
由此可见,方正与民族在诸如经纪和自营业务上具有较好互补性,而在两融业务上也能对方正起到补充作用。若并购成功,方正将向行业第一梯队靠近。此前,方正证券还发起收购方正东亚信托 、北京中期,其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蓝图越来越清晰。
“证券公司间的合并是大趋势。”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经纪业务相关人士认为,目前券商行业正在全新变革中,大券商毫无疑问具有绝对优势。
例如,险资改由券商渠道交易,中小券商在抢夺这部分增量佣金的较劲中几乎“没戏”。创新业务的推出上,大券商的综合研究实力、议价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等等更有优势。一些资本实力较弱、业务没有特色的小券商,进行大规模的并购,抱团取暖,是完善经营结构、增强综合实力的首选。
“证券投资者约有1亿人,市场资源就那么多,所有券商都盈利不现实。”上述券商经纪业务人士称,证券行业并购潮是业务转型的必然结果。
1+1>2,合并后的券商首先是人事调整、制度的梳理等。“没有三五年,很难看出并购效果。”一家上市券商保荐代表人表示。
此外,券商之间的并购不是一帆风顺,有不少失败案例,例如西南收购国都以失败告终,西部对英大的并购、国信对华林的并购均无果而终。诸如世纪与中山证券合并、平安收购上海证券等更是未宣而败。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券商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行业估值异议过大、业务整合难度大、股权处置问题复杂及涉及国企相关的既有人事安排复杂等。
整体看,近年来券商的并购已经和过去因违规、资不抵债等问题被并购不同,现在的并购更多的是出于实现资源整合,在日益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随着证券行业牌照的进一步开放,小券商生存受到严峻挑战。一家区域性券商相关人士直言:“上市无望,要么卖掉,要么就挂掉。”
一些新的券商名字出现,也会伴随一些券商的名字退出历史舞台。若站在股东和投资者的角度看,利益和公司的发展前景是第一顺位,而新券商势必也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好服务。
分享本文地址:http://finance.chinairn.com//News/2013/11/05/180049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