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报告 - 行业资讯 - 数据中心 - 市场分析 - 企业商圈 - 资源下载 - IPO咨询 - ENGLISH
中研普华 可研报告 媒体报道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中国行业研究网 > 中研财经 > 产经新闻 > 正文

“钱荒”或引发资金池信托“断供”危机

中研普华财经(http://finance.chinairn.com)  日期:2013年7月2日 

  6月,一场由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所引发的风暴突然来袭,搅动了整个中国资本市场。一向依赖银行资金的信托公司也卷入这场流动性风波中。

  在这一次的“钱荒”影响下,大量的机构资金从货币市场基金,以及信托公司开放性较强的资金池产品中撤出,信托公司面临着严峻的流动性考验,资金池信托产品面临更严重的危机。

  “钱荒”风波看似平息

  在通过一场前所未有的“钱荒”警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风险之后,近日,中国央行公开出手维稳,促使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稳步回落。

  6月25日上午,在2013年陆家嘴金融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凌涛就“钱荒”作出回应称:从总体来看,货币市场利率出现时点和季节性波动,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一些时点性因素会逐步消除。下午,央行网站刊发题为《合理调节流动性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公告称,为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货币市场利率已回稳。央行出手维稳,这场“钱荒”似乎渐渐平息,但是业内人士对信托公司忧虑并未停止。

  好买财富的总经理杨文斌在内部演讲时预期,短期的流动性紧缩没有结束,对金融行业会有很大的影响,可能波及市场上一些信托公司和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尤其是那些有大量资金池的公司和项目。杨文斌认为,目前场内风险最大的是一些期限错配的产品,一些信托公司和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都发行过季度期限的产品,这些产品很多都被投入到市场上中长期的理财产品中。这类产品可能首当其冲会在这轮流动性危机中面临压力。

  国泰君安债券研究团队认为,央行的两次新闻稿以及其他稳定市场预期的操作行为,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机构的预期,从而降低由于“恐慌”导致的流动性“恐慌”,并非释放政策全面宽松的信号。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数周银行间流动性或将经受多重考验。

  流动性风险逐渐暴露

  信托资金池产品,是指信托公司在向投资者发行产品时,并没有明确的投资标的,而是将资金募集完成后先建立“资金池”,然后再由信托公司自主决定资金的投向分配。资金池的模式主要有多对多方式、多对一方式或者是TOT的模式。这些资金池产品,不少是信托公司和银行合作发行的。

  2012年以来,因为融资成本低、流动性强、期限短,对投资者、融资方、信托公司都较有利,资金池信托增长迅速。但是资金池在给信托公司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同时,也给投资者埋下了风险隐患。

  对于信托资金池的忧虑,似乎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如影随形。而在这一次的“流动性”危机中,被认为出现爆仓风险的矛头。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资金池产品的风险主要有三点:一是不单独核算投资收益,风险收益不匹配,可能出现不同产品间转移利益;二是期限错配,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三是信息不透明,投资者对产品缺乏充分了解。

  信托“资金池”最主要的问题是“期限错配”。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大多数的理财产品期限不足一年,有些仅为数周甚至数天。在某些情况下,短期融资被投入长期项目。一旦面临资金周转的问题,一个简单方法就是通过新发行的理财产品来偿还到期产品。而一旦资金链断裂就没法继续下去。

  期限错配就有可能带来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任何一个金融机构最为惧怕的风险,如果处理不善,可能导致整个链条崩断。在金融领域,倘若资金链条断裂,暴露的资金缺口则不是单个金融机构可以承受的。”银率网分析师表示,如果引起市场恐慌,那么会导致整个市场对该行业的信心缺失,这种信心一旦受损,该行业将会进入漫长的“冬季”。如果这个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以说引发社会动荡也不是一个耸人听闻的预测。

  未来面临考验

  从目前来看,信托资金池出现所谓爆仓的可能性存在,但短期来看还是比较小。而未来的变化则主要看资金面的紧张程度和持续时间。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要处理好流动性管理的问题。资金池类信托产品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是为了构建先于项目的资金调转平台,把项目的长期融资需求与投资者的短期理财需求进行匹配,银行也是如此。所以,核心问题是金融或类金融机构是否能有效做好短中长期的资金比例配比。

  “在流动性危机出现之前,我们可以通过逐步调整收益与风险匹配度,纠正期限错配等方法慢慢的调整资金池产品。但如果流动性危机已经发生,那么只有通过注资弥补流动性缺口。”银率网分析师认为,至于资金来源,可以是发行新产品,也就是所谓的“借新还旧”,也可以用信托公司自有资金填补。




分享本文地址:http://finance.chinairn.com//News/2013/07/02/172016748.html

分享到:

相关新闻

返回财经首页

推荐广告

推荐广告

首页 - 研究报告 - 行业资讯 - 数据中心 - 市场分析 - 企业商圈 - 资源下载 - IPO咨询 - ENGLISH
中研普华 - 中研财经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媒体报道 - 常见问题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研普华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