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11月8日,排队申请主板和中小板发行审核的企业已经达到482家,申请创业板发行审核的达到了310家,总计接近800家。按照2011年发行277家的速度,需要将近三年时间才能将现有的排队企业消化完。这构成了悬在A股头顶的名副其实的“堰塞湖”。
大量待上市企业在门外长期等待,不仅让二级市场忐忑不安,也让这些企业饱受煎熬。光伏、风电、煤炭等行业的公司面临着整体性的景气下滑,是否会未上市先变脸?谁也不敢打包票。
“这些股票还是要发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发?” 分管发行部和创业板部的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近日的一次闭门会议上向参会的众券商高管发问。
从媒体传出的报道来看,这次会议并没有形成具体的解决办法,但是问题已经提出来,集思广益总比回避强得多。从市场上的讨论来看,多元化的解决思路正在浮出水面。
姚刚副主席在会上提出,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成果,让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新三板乃至四板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这就是说,不是所有企业都要通过IPO融资,可以先成为挂牌企业,再谋求下一步发展。
据报道,新三板市场新的制度规则有望在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推出。可能将调整的规则包括放开股东人数200人限制、推出做市商制度等。同时,个人投资者有望获准进入新三板市场,但门槛将远高于此前市场预期。
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后,可以通过定向增资等方式为项目募集资金,也能够解决企业发展的需要。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新三板定向增资的市盈率同样不断攀高,历史年份中15倍左右的市盈率已经较为罕见,而如今大多数企业的增资市盈率早已悄然提高到20至50倍之间。今年9月,国学时代甚至以83倍市盈率完成了定向增资。因此,先上新三板将是未来拟上市企业的出路之一。
也有媒体发现,“IPO持续放缓之际,并购重组却快速推进,这个动向被嗅觉灵敏的PE和创投机构迅速捕捉,并将其作为主要退出渠道。”
在近期市场的热门股票博盈投资(000760,股吧)(000760)的并购案中,就有PE(私募股权基金)的身影闪现其中。
可以预见,随着并购重组的审批权限被下放至交易所,未来企业并购的门槛将进一步降低,部分苦等IPO无望的企业将会考虑由已上市企业并购,这也将是拟上市企业的又一出路。
广发证券(000776,股吧)提出,可以建立一个IPO预备板,也就是说,让这些申请企业先行在市场上亮相,在预备板上“挂牌”一两年,但不发行股票。这样不仅可以延缓目前过于集中的企业IPO,而且可以通过这种持续的信息披露对申请公司的优劣进行检验,可以使一些企业放弃IPO申请。尽管这个思路显得较为超前,但是金融创新其实就是在对困境的不断突破中发展起来的。
面对着任何一个成熟市场都没有遇到过的IPO堰塞湖现象,中国股市的监管层必须拿出更多的智慧和勇气。
分享本文地址:http://finance.chinairn.com//News/2012/11/17/094552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