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报告 - 行业资讯 - 数据中心 - 市场分析 - 企业商圈 - 资源下载 - 供求商机 - ENGLISH
中研普华 可研报告 媒体报道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中国行业研究网 > 中研财经 > 债券期货 > 正文

香港金管局:热钱流入无需过度反应

中研普华财经(http://finance.chinairn.com)  日期:2012年11月10日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9日撰文表示,最新一轮流入香港的所谓“热钱”仅40多亿美元,属正常金融活动。市场无需过度反应,当局有信心保障金融系统稳定。他重申香港无意修改联系汇率制度。

  自10月19日以来,金管局连续10次被动触发货币发行局制度,买美元,沽港元,合计向市场注入322亿元(港元,下同)流动性。市场关注是否会重演2008年美国第一轮量化宽松措施后,6000亿热钱涌入香港的极端情况。

  最近一轮流入港元的净资金到目前为止只有40多亿美元,相对香港资本巿场的规模,并不是很大。外来资金流入港元并不一定是“热钱流入”;机构投资者增加香港资产配置和香港企业以外币兑换港元作为运转资金都是正常的经济和金融活动,市场无需过度反应。

  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不可能阻止资金进出,而是要确保在资金大进大出的情况下,香港的银行和金融体系能够承受资金流动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香港应对资金进出方面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谈及联汇,陈德霖重申,香港毋须亦不会改变联系汇率制度。他指出,汇率制度并非推高香港通胀的主因。举例而言,新加坡元相对美元大幅升值,仍必须面对楼市过热和通胀高企。陈德霖强调,固定汇率制度较浮动汇率制度更符合香港的长远利益,而港元现时的汇率水平亦与经济基本因素大致相符。

  至于市场忧虑热钱涌港伺机进入内地炒卖,陈德霖认为,所以国际“热钱”流入港元而伺机冲击内地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若海外投资者看好人民币升值潜力,可以在离岸市场用美元买入人民币,根本不需要也不应该先把美元换成港元,然后再兑换成人民币白白增加兑换成本。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内地金融市场提供了缓冲。




分享本文地址:http://finance.chinairn.com//News/2012/11/10/104842500.html

分享到:

相关新闻

返回财经首页

推荐广告

推荐广告

首页 - 研究报告 - 行业资讯 - 数据中心 - 市场分析 - 企业商圈 - 资源下载 - 供求商机 - ENGLISH
中研普华 - 中研财经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媒体报道 - 常见问题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研普华 版权所有